無論是文化旅游帶還是風景走廊等類似旅游模式,就本質而言,都是跨區域的文旅融合產品,其通過以點串線成帶的形式,整合各類資源,相互促進互補,實現自然、人文與生活的有機融合,從而滿足市民、游客對出行的多元化需要。
構建文化旅游帶,是進一步落實文旅融合發展的舉措,有利于宣傳中國形象、展示中華文明、彰顯文化自信;此外,有利于突出某些區域的核心品牌,彰顯大IP形象,吸引更多游客游覽體驗。
融合發展
消弭差距的智慧途徑
文化旅游帶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一是有利于整合資源,實現跨界融合。文化旅游帶串聯各地的自然景觀與風土人情,打造了跨界融合的平臺與載體,真正實現“文化+旅游”“體育+旅游”“農業+旅游”等業態的相互疊加,走出一條萬物互聯與融合發展的新路。二是有利于彌合各地區發展的不平衡。文化旅游帶橫跨多區域,但各區域間發展的不平衡也是客觀存在的。通過構建文化旅游帶,可以有效發揮經濟發達地區的示范帶動作用。三是滿足新時代游客出行的多元化需求。大眾旅游與全域旅游時代,游客的出行需求更加多元化、個性化。文化旅游帶包羅萬象,不僅囊括自然與人文景觀,更觸及生活的本真,能夠全面提高游客的需求與體驗,滿足游客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只見亮點不見帶”
等瓶頸已浮現
由于文化旅游帶往往涉及多個省市不同區域,其歷史、人文、自然、經濟水平等均有差異,發展不平衡現狀浮現,導致文化旅游帶“只見亮點不見帶”,整體性不強,發展參差不齊。
下一步,文化旅游帶構建需克服以下障礙和難題:一是思想認知的不平衡。文化旅游帶星羅棋布,行政上多頭管理、各自為政,很難形成統一的認知與一致的理念,對推進文化旅游帶的深入開發產生較大阻力。二是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差異較大,對文化旅游帶的資金投入也存在明顯差異。三是人才不均衡。經濟條件較好的地區,人才集聚效應明顯,反之則人才隊伍斷層嚴重,給文化旅游帶建設帶來現實難題。四是資源稟賦不平衡。不同區域的自然、歷史、人文等存在先天上的差異。
推進文化旅游帶建設是一項系統性、綜合性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盡管在推進過程中會遇到方方面面的問題,但貴在堅持,文化旅游帶在塑造區域標桿、帶動落后區域發展、講好中國故事、發揮文旅融合效應等方面的切實優勢,將真正把文化旅游帶上的點點繁星串聯成群星璀璨的炫目夜空,從而對壯大文化和旅游產業整體起到巨大的拉動作用。(肖 潔)(顏 莊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