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國家衛健委有關調查數據顯示,全國現有0~3歲的嬰幼兒4200萬。據調查,其中1/3有比較強烈的托育服務需求,但現在的實際入托為5.5%,供給和需求缺口還很大。
點評:三孩政策落地,很多育齡夫婦卻表示不想生,這其中養育成本過高是制約人們生育潛力釋放的重要瓶頸。構建三孩生育政策及其配套支持措施,構建完善的普惠托育服務體系,切實降低生育養育教育成本,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主要目標,依然集中在實現3歲至6歲的兒童入園。面向3歲以下兒童的托育體系,離百姓需求還存在較大的差距。調查顯示,現有托育機構中大多數是民辦,且收費較高,公辦、普惠的不足兩成。孩子“無處可托”“不放心”,難以平衡育兒與工作間的關系,會直接影響育齡夫婦的生育決策。
要緩解廣大育齡夫婦生育的后顧之憂,亟須建立普惠性托育體系,以普惠和質量兩個核心為抓手,提升托育服務的公益性、普惠性和優質性。
推動托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讓廣大普通家庭“有得上”的同時也能夠“上得起”,有關部門應積極作為,通過專項資金等財政保障方式,在全國各地建設普惠性托育機構,支持有條件的公辦園舉辦接收3歲以下嬰幼兒托班。
與此同時,還要通過多途徑、多元化的激勵政策,借助社會力量做大做強托育資源。各地要根據實際情況,運用土地劃撥、租金減免等多種方式支持各類普惠性托育機構建設,提高國有企事業單位、機關、社區和個人等主體舉辦普惠性托育機構的積極性,同時加強評估與督導,確保托育機構不僅能夠辦起來,而且能夠辦得好。
新聞:暑假期間,多地職業院校舉行暑期職業體驗活動,充分發揮自己的職業教育場地、師資等優勢,推出貼近生活,適合中小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體驗項目,引導學生實地感受、參與真實的職業情境和體驗崗位,進一步激發學生的興趣和職業意識。
點評:打開校門,開放實訓基地,讓中小學生走進來看一看,是促進普職融通,深入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
職業教育肇始于勞動實踐,與勞動教育一脈相承,其厚實的實踐資源是普通中小學和普通高校都不具備的。這使得職業院校在開展職業啟蒙、職業認知、職業體驗與勞動技術教育方面具備天然的優勢,為助推中小學勞動教育提供了更為可能的空間。
職業院校如何推動中小學勞動教育的開展?“請進來”,讓中小學生在職業院校感受勞動之味是題中應有之意。通過開展職業體驗項目、職業教育活動周等活動,為中小學生搭建職業體驗的多元學習與互動平臺,能夠促進中小學生增強職業認識,感受職業樂趣,在充分體驗過程中培養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和良好的勞動品質。此外,還需要“走出去”,職業院校教師可以在中小學實訓條件具備的情況下,為中小學生送“課”上門,指導手工制作、科技創作等實踐活動,傳授職業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提高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總之,僅靠中小學自身的力量,無法支撐起勞動教育的有效實施,也不能很好地發現、培養學生的職業興趣、職業認知。助推中小學勞動教育的復歸、成長與壯大,在孩子心中種下“技能讓生活更美好”的種子,職業院校責無旁貸,也大有可為。
文章來源于:工人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