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中科微至(688211.SH)正式登陸科創板,首日即跌破發行價,收盤跌幅達12.6%。這已是過去三個交易日以來,A股市場出現的第四只首日破發新股。
接二連三的新股上市首日跌破發行價,正引發市場廣泛關注。閉著眼睛打新掙錢的日子真的一去不復返了嗎?
資深投行人士王驥躍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新股連續破發有市場情緒的影響,在注冊制詢價新規定價的新股出現破發后,一些投資者會認為這個規則下定價的新股都偏高了,導致出現連續破發的情形。他預計,這種情況可能還會再延續一些時間。
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陳靂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多只新股上市首日破發,是注冊制詢價新規和公司基本面雙重影響下的結果。預計未來新股的報價博弈程度將加劇,出現首日破發的概率也將加大,這也將倒逼投資者更加理性的參與市場投資。
新股接連跌破發行價
上周五(10月22日),科創板新股中自科技(688737.SH)上市首日即破發,成為A股今年來第一只上市首日破發的新股,同時也是科創板開市以來第二只上市首日即破發的新股。
22日當天,中自科技最大跌幅近9%,收盤下跌近7%,中一簽的投資者虧損最多約6000元。此后25日、26日,中自科技股價又進一步下跌3.1%、4.5%。
新股中自科技的冷遇并非孤例。緊隨其后,10月25日,可孚醫療(301087.SZ)、凱爾達(688255.SH)上市首日也接連跌破發行價。10月26日, 中科微至(688211.SH)登陸科創板,首日即跌破發行價,收盤跌幅達12.6%。至此,過去三個交易日,A股市場已有4只新股跌破發行價。
在A股市場,新股上市后跌破發行價的例子并不鮮見,但上市第一天即破發的極少。據Wind數據顯示,截至10月26日收盤,2021年以來A股市場共有401只股票上市交易,跌破發行價的共有38只。
其中,跌幅最大的分別是尤安設計(300983.SZ)、四方新材(605122.SH)、神農集團(605296.SH),這三只股票均相較發行價跌去了約30%。盡管目前破發幅度較大,但這三只股票在上市首日都是以大漲收盤。
多重因素引發的“踩踏”
一直以來,A股市場可以說是有著閉眼打新掙錢的傳統。部分新股甚至一天就能給投資者帶來10萬、甚至20萬的收益。例如2021年3月上市的科創板新股極米科技,首日漲幅最高超過357%,中一簽的投資者最多獲利接近24萬元。
多只新股上市首日接連破發原因何在?多數分析人士認為,這與注冊制詢價新規的影響存在一定關聯。
此前9月18日,證監會、滬深交易所及證券業協會相繼發布了科創、創業兩大注冊板塊的詢價新規,宣布將最高報價剔除比例由“不低于10%”調整為“不超過3%”,并取消新股發行定價與申購時間安排、投資風險特別公告次數掛鉤的要求。
“多只新股上市首日破發,是注冊制新股報價新規和公司基本面雙重影響下的結果?!标愳Z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注冊制詢價新規后整體新股報價中樞上移,市場博弈空間放大,更容易出現新股定價過高。同時,公司三季度業績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比如可孚醫療和凱爾達均在招股書中預計前三季度業績出現同比下滑。一方面估值中樞上移,另一方面業績未達市場預期,最終在股價上的反映就是下跌。
對于新股破發的擔憂,似乎已經在市場形成了一定的踩踏效應。王驥躍認為,連續破發有市場情緒的影響,在新規定價的新股出現破發后,一些投資者會認為這個規則下定價的新股都偏高了,然后就先回避了,導致出現連續破發的情形。這種情況可能還會再延續一些時間。
倒逼投資者理性投資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多只新股上市首日破發,引發了一些關于打新市場回歸理性的討論。
王驥躍認為,從定價到打新到上市存在時間差,所以現在的破發并不應理解為打新市場回歸理性了,最多只能算是炒新的投資者變得更為謹慎了。他認為,在破發情形出現之后的新股定價、發行和打新中,才能看到詢價機構和打新市場是否回歸理性。
同時,王驥躍還表示,首日破發并不代表定價就高了,之前首日破發的建龍微納(688357.SH)很快就回到發行價之上,目前漲幅還不錯;首日不破發也不代表定價就合理,一段時間交易之后破發的公司也屢見不鮮。
行情數據顯示,2019年12月4日上市的建龍微納,上市首日收跌逾2%,此后連續兩個交易日進一步下探。但截至2021年10月26日收盤,其最新價達197.3元每股,相較發行價漲幅超過350%。
上市首日即破發的情況,市場可能需要逐步適應。陳靂表示,展望后市,預計未來新股的報價博弈程度將加劇,報價難度加大,出現首日破發的概率也將加大,投資者的打新收益面臨更大的不確定性。但同時,市場的價值發現功能將更加成熟,市場定價更趨于理性。
陳靂認為,“打新神話”的破滅,將倒逼投資者更加理性的參與市場投資。未來,投資者應該更加注重對公司基本面的理性客觀研究。
來源:華夏時報